臨時工廠登記證、可申請外勞工廠登記證。缺工! 一次解決!
路徑 : 服務介紹 > 最新消息

2025-08-06 13:02 聯合報/ 記者 葉冠妤/台北即時報導
台灣淪為「詐騙王國」,政府近年積極打詐,卻忽視了制度下受騙的婚姻移民及移工,讓這群人成為國家製造的詐騙黑洞。南洋台灣姊妹會今發布首份「在台移民/工詐騙之制度性風險調查報告」指出,移民工受詐樣態分為日常生活、制度性詐騙,後者如28%受詐與假仲介或虛構工作職缺有關,是勞動處境惡劣、移工也無從自由轉換工作造就的制度性風險。


今天記者會上,眾人高喊「飄洋過海被詐乾?防詐守護移民工」。姊妹會表示,政府在詐騙偵測、語言協助、通報機制上處處缺席,呼籲防詐宣導要能進入非中文使用社群,建立讓人敢報案、不怕被罰的通報申訴機制,並正式統計移民工受害情形,更重要的是打破剝削性處境的勞動與居留制度。


調查報告指出,截至今年6月,台灣移民移工人口估計超過145萬人,接近總人口的6.3% ,但內政部警政署官方統計並未以移民/工身分作為分析維度,未能揭示移民工的受害樣貌,導致無法針對高風險族群制定有效的反詐對策。


南洋台灣姊妹會執行秘書周慧盈說,台灣平均每天500件詐騙案件、財損上億元,姊妹會調查後發現移民工猶如政府打詐黑洞,移民工受詐分為兩類:一是「日常生活詐騙」,如購物、交友、贈品等情境;二是「制度性詐騙」,反映政策漏洞如何讓移民與移工長期暴露於風險,甚至被迫成為失聯或無證者。


調查顯示,32.5%為詐騙者冒用朋友或家人帳號,假借名義要求借錢或匯款;28%與假仲介或虛構工作職缺有關,移工支付高額手續費後卻發現根本無工作可做。另有18.1%曾在社群平台上遭遇戀愛詐騙,17.3%因參加促銷活動或申請免費贈品而洩露個資;更有11.9%受訪者表示,曾因借出或販售銀行帳戶而被捲入詐騙案件。


周慧盈說,近3成的移民工曾遭遇工作仲介詐騙,以「轉職」、「代辦合法文件」、「引介高薪工作」等話術為餌,收取數萬元費用,將移工推向黑工市場、非法就業或無保障的勞動環境。她舉例,曾有一名移工聽信仲介可介紹薪水更高的工廠工作,支付3萬元費用後,到現場準備開工,才發現從頭到尾都沒有他的文件、到職紀錄。


周慧盈也指出,28.5%移民工表示曾遭遇假冒政府或公司名義的詐騙,20.9%則看過詐騙集團提供看似真實的假證件或文件,這表示政府在移民工防詐行動中的缺席,反而變成詐騙者最好用的工具。


值得注意的是,當遭遇詐騙,33%受訪者選擇尋求朋友或同鄉協助,23%表示會向移工或移民團體求助,僅13.7%選擇報警。周慧盈說,這體現了在缺乏語言、文化理解與信任感的情況下,官方機制往往不是移民工第一時間能依賴的選項。


政大社工所教授夏曉鵑也說,移民工的詐騙,其實是國家製造的詐騙樂土。因移工沒辦法自由轉換工作,當遭受不公待遇只好逃跑,是國家創造的奴工體制,迫使他們成為非法移工,創造了人力黑市,又製造出詐騙市場,多少行仲介之名詐騙,移工明知可能被騙,卻不得不冒險賭賭看。


移民青年倡議陣線理事長劉千萍說,140多萬的移民工不是局外人,卻成為制度下的邊緣人,更成為反詐騙盲區,不只財損,也嚴重影響移民工的心理健康,今天的調查報告只揭露冰山一角,打詐政策的制定,應當更貼近移工、移民的受騙、互助經驗,讓移民工防詐騙的社會安全網得以建立。


夏曉鵑建議,解決移工與移民的詐騙問題涉及資訊權、公平勞動條件、勞動政策及求助管道的不完善,因此,姊妹會提出四項政策建議,包括強化多語言資訊的傳遞與管道,提升與移民、移工團體的合作,建立友善移工與新住民的檢舉與通報機制,改善移工脆弱的勞動條件。